is 命令用于显示指定工作目录下之内容(列出目前工作目录所含之文件及子目录)。
cd 命令用于切换当前工作目录。
cp 命令主要用于复制文件或目录。
我也不知道这干啥。
故选 B。
要计算存储空间的大小,我们需要首先计算每一帧图像的大小,然后将其乘以每秒的帧数,最后再乘以视频的总时间长度。
每帧图像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:
其中,宽度为2048像素,高度为1024像素,位深度为32位,即每个像素占用32位(4字节)。
所以每帧图像的大小为:
每秒的存储空间为:
因此,8分钟(480秒)的视频文件所需的存储空间为:
换算成更常见的单位,即约为96.6GB。
所以,要存储这段原始无压缩视频,需要大约96.6GB的存储空间
后缀表达式(逆波兰表达式)是一种将运算符写在操作数之后的表示方法。它不需要括号来表示运算符的优先级,因为运算符的位置已经明确表示了操作的顺序。
对于表达式 ,我们可以将其转换为后缀表达式:a∗(b+c)−d
1. 遍历中缀表达式,遇到操作数直接输出。
2. 遇到运算符时,如果栈为空或者栈顶元素为左括号,则直接将该运算符入栈;否则,将栈顶元素弹出直到栈为空、栈顶元素为左括号或者栈顶运算符优先级低于当前运算符(栈顶元素为加减,当前运算符为乘除)为止,然后将当前运算符入栈。
3. 遇到右括号时,将栈顶元素弹出并输出直到遇到左括号为止。
4. 中缀表达式遍历结束后,将栈中剩余的运算符依次弹出并输出。
按照上述规则,我们可以将 转换为后缀表达式:a∗(b+c)−d
1. 将a直接输出。
2. 遇到乘号,入栈。
3. 将左括号直接入栈。
4. 将b直接输出。
5. 遇到加号,入栈。
6. 将c直接输出。
7. 遇到右括号,将栈顶的加号弹出并输出,再将左括号弹出。
8. 遇到减号,入栈。
9. 将d直接输出。
10. 遍历结束后,将栈中剩余的运算符依次弹出并输出,得到后缀表达式:abc+*d- 。
首先,我们有16个方格可以选择作为第一个方格,然后在剩下的15个方格中选择第二个方格。因此,总共有16*15=240种选择方式。
然而,我们需要排除在同一行或同一列上的情况。对于任意一个选定的第一个方格,有3个与其在同一行的方格和3个与其在同一列的方格,因此需要减去这6种情况。
所以,最终的结果是 16*9=144 种选择方式。
由于上面的计算中我们计算了每种情况两次,因此需要除以2。所以最终的结果是 144/2=72 种选择方式。
因此,从一个4x4的棋盘中选取不在同一行也不在同一列上的两个方格,共有 72 种方法。感谢您的耐心和纠正。
我们有 5 个数字:1,1,2,2,3,我们需要从中选取 3 个数字来组成不同的三位数。因为我们需要考虑数字的顺序,所以我们应该使用排列而不是组合。
首先,我们计算这 5 个数字中选取 3 个数字的排列数,这可以使用排列的公式:
P(5, 3) = 5! / (5 - 3)! = 5! / 2! = 60
然而,因为数字 1 和数字 2 各有两个,所以我们需要除以重复数字的排列数,即 2! 和 2!。
最终的结果为 60 / (2! * 2!) = 60 / 4 = 15。
所以,用排列的方式计算,共有 15 种不同的三位数。非常感谢你的纠正和耐心等待。112
113,121,122,123,211,212,213,221,223,311,312,321,322,323
对于一个由N个顶点构成的有向连通图,采用邻接矩阵的数据结构表示时,该矩阵中至少存在N个非零元素。
这是因为邻接矩阵中的每个非零元素表示图中的一条边,而对于有向连通图,每个顶点至少与另一个顶点相连,因此每个顶点对应的邻接矩阵中的行或列至少有一个非零元素。因此,至少存在N个非零元素。
因此,至少存在N个非零元素。
当我们将中缀表达式转换为后缀表达式时,我们可以使用栈来辅助操作。我们从左到右遍历中缀表达式的每个元素,并根据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将其转换为后缀表达式。
让我们来详细模拟一下:
给定中缀表达式 a*(b+c)*d
我们从左到右遍历每个字符:
- 当遇到操作数时,我们直接将其添加到后缀表达式中。
- 当遇到运算符时,我们需要考虑其优先级和结合性:
- 如果栈为空,或者栈顶元素是左括号"(",我们直接将当前运算符入栈。
- 如果当前运算符优先级高于栈顶运算符,我们将当前运算符入栈。
- 如果当前运算符优先级低于或等于栈顶运算符,我们将栈顶运算符弹出并添加到后缀表达式中,直到满足上述条件,然后将当前运算符入栈。
- 如果遇到右括号")",我们将栈顶元素弹出并添加到后缀表达式中,直到遇到左括号"("。
最终,我们将栈中剩余的运算符依次弹出并添加到后缀表达式中。
根据上述规则,我们可以逐步转换中缀表达式为后缀表达式:
- 遇到 a,直接添加到后缀表达式中。
- 遇到 *,入栈。
- 遇到 (,入栈。
- 遇到 b,直接添加到后缀表达式中。
- 遇到 +,入栈。
- 遇到 c,直接添加到后缀表达式中。
- 遇到 ),弹出栈顶元素并添加到后缀表达式中,直到遇到左括号。
- 遇到 d,直接添加到后缀表达式中。
最终得到后缀表达式:abc+*d*
因此,表达式 a*(b+c)*d 的后缀表达式为 abc+*d*。
C。排序的稳定性特点是排序完成后,之前相同的元素排序不会改变。快速排序在排序时在交换中间元素时可能会打乱顺序。如3、1、1、2、1、6、7、8、9,在一开始3与中间1交换后,稳定性已被打破。
不稳定排序是指在排序过程中,如果存在值相等的元素,它们在排序后的相对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不稳定排序算法:
1. 快速排序(Quick Sort):在分割的过程中,元素的相对位置可能发生变化,因此是不稳定的排序算法。
2. 堆排序(Heap Sort):堆排序的调整过程可能导致相等元素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,因此也是不稳定的排序算法。
3. 希尔排序(Shell Sort):希尔排序是插入排序的一种改进,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破坏相等元素的相对位置,因此是不稳定的排序算法。
4. 快速选择(Quick Select):类似于快速排序,快速选择也是不稳定的排序算法。
这些都是一些常见的不稳定排序算法。在实际应用中,我们需要根据排序的需求和数据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。
要将中缀表达式转换为前缀表达式,可以使用以下步骤:
1. 从中缀表达式的末尾开始,从右向左扫描中缀表达式。
2. 如果遇到操作数,则直接将其输出到前缀表达式中。
3. 如果遇到运算符,则将其与栈顶运算符进行比较:
- 如果栈为空,或者栈顶为右括号,则将当前运算符压入栈中。
- 如果当前运算符优先级高于栈顶运算符,则将当前运算符压入栈中。
- 如果当前运算符优先级低于或等于栈顶运算符,则将栈顶运算符弹出并输出到前缀表达式中,直到栈为空或者遇到优先级更低的运算符。
4. 如果遇到右括号,则将其直接压入栈中。
5. 如果遇到左括号,则将栈中的运算符弹出并输出到前缀表达式中,直到遇到右括号为止。
6. 最后,将栈中剩余的运算符依次弹出并输出到前缀表达式中。
通过这些步骤,我们可以将中缀表达式转换为前缀表达式。在每一步中,栈的作用是帮助我们维护运算符的优先级顺序。
B。要求最小的点就是要尽可能占用边, n 个点的完全无向图最多占用n*(n+1)/2 条边,n=8的时候是8*7/2=28,意味着8个顶点最多有28条边。由于题目是求非连通图,则再加上单独第9个点。
评价对象得分